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会员信息搜索:
  首  页  |  关于我们  |  绿色时政  |  党建工作  |  会员天地  |  绿色深圳  |  高峰论坛  |  专家委员会  |  深圳博览会  
绿色政策 Green Policy
 
国外参考
废旧手机如何“善终”?
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时间:2009/8/24 16:21:51 阅读:2961

     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本月有望在深启动,然而号称“更新换代频率最高、普及率最高”且回收率很低的手机却不在此列。记者昨日多方采访发现,大多数深圳人保持了年换一部新手机的高频率,然而每年淘汰下的海量手机却大多不能得到“善终”。事实上,废旧手机回收市场商机无限。

        废旧手机市民“欲扔无门”

        家住梅林一村76栋的吴女士家里,有一个抽屉专门负责“存放”全家用过的旧手机、手机电池和充电器。抽屉一打开,纵横交错、粗细不一的黑色充电器线中,夹杂着9部旧手机、8个各有特色的充电器、14块大小不一的手机电池和几对耳机以及一块蓝牙耳机。

        事实上,吴女士家用过的旧手机远不止这些:吴女士自1999年开始使用手机,目前已经使用过10部手机,品牌包括诺基亚、康佳、索爱、NEC、多普达和摩托罗拉等,价格1000多元到4000元不等,平均不到一年换一部。而其丈夫自1996年开始使用手机,目前已经用过7部手机。两人10年内已经淘汰了15部手机,其中几部还送给了内地亲戚或保姆。

        在南山桃源村85栋居住的刘女士,自2001年使用手机以来已经更换了9部手机。这些手机被“抛弃”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是因为丢失、有的是因为进水、有的因为损坏或不值得再维修。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近20名深圳市民中,有8名为深圳户籍人口,其余为非户籍人口。记者发现,这些市民平均1至1.5年更换一次新手机。而用过的旧手机除丢失外,去向按顺序分别为:保留在家中(不知该如何处理、不想处理或想留作纪念)、送人、卖给二手市场。其中户籍人口大多选择保留或送人,而月薪在2000元以下的市民则更多选择卖给二手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多数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愿意“为了环保”把手机送给专业回收站处理,却没有一个人曾这样做过,原因是“不知道深圳有没有专门的手机回收站”。在车公庙泰然工业区206栋某公司工作的中层管理者刘先生表示,其实把废旧手机留在家中主要是出于无奈,“知道这种电子产品不能随便丢弃,会污染环境,可又不知道到底该往哪里扔。”

       废旧手机回收率仅1%

        记者了解到,根据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去年年底的统计,深圳市的移动用户量(主要为放号量)已经超过1680万。如果单纯以数字计算,除以深圳市的总人口数后,深圳几乎已经人手一部手机(当然不排除有人一机多号),没有哪种家电能达到这种高普及率。

        此外,我国的手机已经进入更新换代高峰期。有数据显示,国内更换手机的周期已由过去的3至5年缩短到18个月左右。而深圳由于是移民城市、且年轻人多,有非权威部门的本土统计显示,深圳的手机更换周期更少,只有一年多一点。这个更新频率不仅超过几乎所有家电品类的更新频率,而且还“创造”出了深圳每年近千万部的废旧手机。事实上,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国和消费国,早在去年年底,我国的手机用户就已超过6.4亿户。由此推算,每年全国被淘汰下的废旧手机数量更为惊人。

        而据手机巨头诺基亚去年对中国、印度、德国和美国等13个国家的手机用户进行的一次调查发现,中国废旧手机的回收率却仅为1%。该调查透露,全球手机用户绝大多数都将旧手机直接丢弃在家中,不知道它们可以被回收重新利用。诺基亚环保事务主管马库斯·特尔霍(Markus Terho)称,很多人不知道这些旧手机可回收再利用,或是不知道如何被回收。如果全球30亿手机用户都能送回他们的手机,将可节约24万吨原材料,同时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其效果可与400万辆汽车停止行驶相比。

 

        家电“以旧换新”手机未列其中

        废旧手机回收到底该由谁负责?记者随后采访手机生产厂商、电信运营商以及家电卖场,发现这些生产商和销售商也是偶尔“兼职”回收废旧手机,并且量并不大。

        深圳移动公司表示,公司自2005年开始开展了绿箱子环保计划,这是由中国移动统一开展的环保项目之一,主要负责回收废弃手机及配件。已经从全市40家服务厅设置回收箱到目前全市逾90%的服务厅设置了回收箱,平均一年回收废弃手机、手机电池、充电器等物品过万件。但据记者了解,深圳移动公司目前的用户数(放号量)已经超过1500万。

        深圳联通公司回复,目前公司暂时还未启动废旧手机回收服务。

        深圳手机厂商宇龙酷派的市场总监古勇对记者表示,以前宇龙酷派曾做过阶段性的废旧手机回收(以旧换新)活动,但主要面对自己品牌的特定机型。事实上,对厂家来说,废旧手机处理相对复杂,因为废旧手机状况千差万别:有的7成新,而有的已经完全不能使用;而且手机不同部件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手机厂商一般不会开展长期、固定的(常态型的)废旧手机回收业务,需要牵扯到太多的精力和环节,毕竟手机厂商还是以生产为主。

        那么手机的折旧率究竟该如何算?古勇表示很难统一,因为手机和冰箱、空调等家电不一样,家庭使用的频率比较一致,而手机使用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有的人可能一天通5次电话,而有的却能通50次电话、发50条短信。

        记者了解到,在日前全国试点的家电“以旧换新”活动中,广东省名列其内。据悉,深圳也有望近期内启动该活动,包括苏宁、国美、华润万家、美的、康佳、志高等28家企业已入围广东家电以旧换新销售企业名单。但这些废旧家电主要以“五大件”为主(电视机、电脑 、空调、电冰箱(含冰柜) 和洗衣机),手机却不在其列。

        专家观点

        建议政府出台激励政策

        深圳专业手机咨询机构“战国策”的首席分析师杨群对记者承认,其实在所有家电产品中,手机确实可以说是普及率最高、更新换代率最高、而回收率却超低的“异类”。

        这是因为,“五大件”电器普遍体积较大,因此家庭在更新换代时会主动考虑和联系回收(一般为有偿)事宜;而手机可能正是因为其“掌上型”的袖珍特点,反而经常被忽略回收。除非卖给二手市场,否则根本不可能有偿回收。

        但事实上,就价格而言,手机并不属于“五大件”,现在1000多元的洗衣机或空调满地都是,而两三千元的手机也很平常。“有的家庭可能会考虑很久才决定买部3000多元的电脑,但换部3000元的手机显然不需要下这么大的决心。”杨群说。

        杨群认为,由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废旧手机回收率极低。而且由于目前每款手机都有各自配套的电池、充电器(部分手机已开始使用通用充电器)和耳机,基本不能互相通用,这种“附属”浪费更显严重。如果手机回收能和旧家电回收一样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有可能会带来无限商机。

        废旧手机“再循环”利润可观

        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废旧手机综合利用委员会秘书长张文戟介绍,手机回收利用价值很高。一部手机中钢铁占54%,铜铝占20%,塑料占17%,线路板中还含有贵重的金、银、钯等金属。一吨电路板中,可分离出130公斤铜、20公斤锡、0.45公斤黄金。

        而废手机电池更是“浑身是宝”。废电池含有丰富的黄金、钴、镍等稀有金属。据统计,我国生产手机电池年用钴约5600吨,用镍约3万吨,相当于我国27%的钴产量和15%的镍产量。

        事实上,手机回收行业利润丰厚,可为企业带来可观收益。资料显示,1吨废旧手机电池可提炼出100克黄金,而一般金矿石每吨含金量仅为5克,即使是高品位的矿石也不过几十克。

        美国联邦环保署认为,几乎所有手机部件,甚至包装材料都可供“再循环”,制造新产品。手机的金、银、白金、锌等金属,提炼出来可用于珠宝、电镀、电子、铅管、汽车和艺术铸造等多种行业。手机塑料也可“再循环”,制成玩具、公园长凳、交通标志牌、车牌框架、非食品容器和汽车备用零配件等,甚至可用作替代燃料。电池经分解处理,可制水壶、煎锅、熨斗和新电池。手机包装材料可“再循环”生产纤维板。

        他山之石

        英国:据统计,英国每年要更换1800万部手机,相当于每小时就有2055部手机被淘汰。英国一家通信设备公司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推出废旧手机回收业务:用户把废旧手机免费邮寄到回收中心,公司对一些手机进行翻新后再销售。由于翻新后的手机价格一般只有新手机价格的一半左右,因此受到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欢迎。对无法翻新的手机,回收中心将经过处理后再利用,达到零掩埋。

        美国:美国手机回收计划五花八门,质量较好的废旧手机经清洁或翻新后多送往慈善机构以供“再使用”或折价售给低收入阶层。难以修复的废旧手机则送去“再循环”处理。

        日本: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正计划让通讯服务商和销售店等承担废旧手机回收义务。日本秋田县去年曾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小型废旧家电回收试点,在公共场所、超级市场、家电连锁店等94个场所设置小型废旧家电回收箱。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瑞典为食品贴上碳排放标签
友情链接:
绿色产业资讯网 | 深圳绿博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生态环境局 | 市科创委 | 市发改委 | 工信局 | 深圳市绿清集团有限公司 | 广东龙翔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
首  页   |   关于我们   |   绿色时政   |   党建工作   |   会员天地   |   绿色深圳   |   高峰论坛   |   专家委员会   |   深圳绿博会   
粤ICP备13030065号-1 版权所有 2006-2013 深圳市绿色产业促进会
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北环大道7043号青海大厦26G-H 邮编:518034
电话:0755-25595748,25560105 传真:0755-25569489,25893248 电子邮箱 lscy200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