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会员信息搜索:
  首  页  |  关于我们  |  绿色时政  |  党建工作  |  会员天地  |  绿色深圳  |  高峰论坛  |  专家委员会  |  深圳博览会  
绿色时政 Green Politics
 
国内焦点
深圳下一站,低碳生态城市
来源:市规划局 发布时间:2009/8/25 11:43:16 阅读:2358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政府积极推动的产业转型方向之后,一个真正的低碳生态城市无论在产业发展还是居民生活方面都做到低碳排放就已经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73日,一场云集海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学者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建设学术委员会2009年会在深圳召开,规划界精英纷纷从城市空间的引导利用层面对深圳如何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出谋划策。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会上寄语深圳,深圳在建设低碳城市方面有很多优势是国内其它城市所不具备的,深圳也最有条件在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方面再次成为国家的示范。

 

  一、现状:生态资产零损失也可支撑未来发展

  这次年会的主题为绿色城市、光明之路,寓意城市的发展只有走上生态文明、绿色文明之路,才是人类文明前行的光明之路。而这次年会选择在深圳召开,还有一个巧合之处便是—-设立于2007的光明新区从设立之初便定位于绿色新城,承载着深圳近些年来经济社会转型的梦想与方向。因此,此次会议选择在深圳召开,还有助于集思广益,对其设立以来两年的试验加以总结,并通过专家们专业的视角提出中肯的建议和意见,推动光明新区的绿色城市建设加快实现。

  其实,无论是绿色城市低碳城市还是生态城市,其理论核心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通过节能减排,通过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应对资源和土地的过度消耗,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最终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现代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深圳规划正是秉承这样的核心理念,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对于这次年会在深圳召开的重大意义,深圳市副市长唐杰给予了高度的概括:“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也是绿色的世纪,绿色代表着自然象征着生命,探寻构建绿色城市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我们应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会议上,深圳规划局局长王芃介绍,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深圳已经基本可以在本地生态资产零损失的前提下实现支撑未来发展的资源保障。

  早在2005年,深圳便已经意识到土地和空间、能源和水资源、人口、环境承载力的四个难以为继,提出了由速度深圳效益深圳的转型策略。随后开始有意识地着手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生态体系构建、出行方式引导、能源资源的保障和循环利用等方面为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布局谋划。

  在深圳所做出的各种尝试和努力中,于2005年划定的基本生态控制线便是根据碳氧平衡原理确定的城市基本生态底线。在将全市接近一半的市域面积划为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后,严查破坏生态控制线的违法建设行为,从而维护了深圳的生态安全。

  在持续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深圳也逐渐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低碳产业结构。2005年后,以深圳十一五规划为标志,深圳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基础上开始大力提高三产比重,金融、物流、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被列为深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8年,深圳的地均工业增加值为13.1亿元/平方公里,深圳以占全国1/5000的土地份额,贡献了1/38的,1/36的工业增加值,从整体上已经成为全国土地利用最集约的城市。2009年,根据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报告,深圳的城市竞争力仅次于香港,排名中国城市第二名,地均GDP列内地城市之首。同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比,单位土地面积的能耗、水耗、电耗、资源消耗也相对较低,且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为深圳低碳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未来:低碳生态城市需要全民参与

  一个真正的低碳生态城市并非只与政府的推动相关,更多地需要全民的参与,贡献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你出门放弃开车选择公交出行是低碳生活方式;将垃圾分类丢弃是低碳生活方式;不利用家里的雨水管道乱排污水是低碳生活方式;甚至就连你吃饭时不浪费粮食也是低碳生活方式。

  对于深圳全体市民来说,近几年来深圳全市全面展开建设的轨道交通,便是未来一种最为直观的低碳交通出行方式。在2007年修订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更是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绿色社区写入了政策要点,确定了2020年公共交通承担全市70%以上的客运机动化出行的发展目标,并加强了对自行车和人行慢行交通体系的建设,这种低碳交通出行方式将成为深圳市民的生活方式之一。

  轨道交通带来的城市变化远远不止限于人们出行的方便、快捷。王芃说,近年来,结合轨道交通建设,正在以TOD模式带动城市功能调整和组团结构优化,通过城市更新和地上、地下土地优化开发,提高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并通过轨道的延绅和网络化,城市中心体系逐步从单一、扁平向多元、立体发展,用地功能愈发趋于紧凑、集约和功能混合,这是一种新的开发理念和模式,有利于就近解决人们的工作、居住和休闲,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

  仅仅有政府的投入和引导还远远不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便认为:风尚从上而下,创新从下而上,在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有一个纲领而没有具体的创新与丰富的实践,智慧来源于人民群众,如何激发人民群众带来从下而上的创新浪潮就成为考验我们每一个光明新城发展之路最主要的试金石。

 

  三、困境:转型要舍弃沉重的翅膀

  近几年来,深圳地方政府还在水资源、能源、水污染治理规划建设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仇保兴认为,未来深圳实现低碳生态城市的困难并非来自某一客观制约因素,更大的困境来自于深圳自身的主观习惯思维。

  深圳作为一个国家先行先试城市,应该说前三十年走得非常好。但过去三十年的成功基本上奠定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现在要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轨,深圳做好迎接这个挑战的准备了吗?我觉得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仇保兴认为,深圳过去城市建设的最大优势也可能转化为今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劣势。即前三十年的成功形成了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依赖,欲改变已经形成的旧有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成本高昂。他形象地将这种主观困境比喻为沉重的翅膀

  尽管如此,仇保兴认为深圳在全国还是最具条件率先实现生态文明,建成低碳生态城市的。例如,深圳现在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且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设计之都绿色建筑之都的构想,这是许多城市想都没有想到的。而更大的优势还在于,深圳的产业升级转型已经非常成功,在珠三角率先摆脱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再加上当前已经主动意识到向低碳生态城市转型,并对转型路径加以精细的梳理和规划,这方面的先行优势已经是国内其它城市难以取代的。因此他衷心地祝愿深圳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之路上能够超越过去的成功,获得更大的成功。

 

  链接: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这种城市模式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和包容。
 
  低碳城市内涵:

  1、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应该使城市经济具有蓬勃发展的活力、清洁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便捷舒适的交通系统、适合居住的绿色建筑、清洁高效的低碳能源、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

  2、低碳城市的工业产业布局应低碳化、循环化。城市是经济增长的重点,新型的工业布局可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提供就业机会。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是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3、低碳城市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新能源利用。对于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来说,重点目标是改变现有的资源的高投入、高污染和低效率的模式,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绿色能源

  4、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倡导和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和主导的交通模式。低碳城市的交通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现: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

  5、构建绿色市政体系,实现低冲击开发模式,促进资源的循环再生和利用。在城市防洪体系,市政道路、广场及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中,要注意雨洪利用;在污水系统布局中,要注意污水、中水等废水的再生利用;在垃圾处理中要注意分类和资源化等等,努力减少城市对资源的消耗。

  6、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7、倡导绿色消费。有关研究显示,19992002年间,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大约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城市应当倡导和实施一种低碳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

上一篇:深圳太阳能产业渗入城市日常生活
下一篇:以旧换新进社区 节能家电得普及
友情链接:
绿色产业资讯网 | 深圳绿博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生态环境局 | 市科创委 | 市发改委 | 工信局 | 深圳市绿清集团有限公司 | 广东龙翔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
首  页   |   关于我们   |   绿色时政   |   党建工作   |   会员天地   |   绿色深圳   |   高峰论坛   |   专家委员会   |   深圳绿博会   
粤ICP备13030065号-1 版权所有 2006-2013 深圳市绿色产业促进会
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北环大道7043号青海大厦26G-H 邮编:518034
电话:0755-25595748,25560105 传真:0755-25569489,25893248 电子邮箱 lscy2005@126.com